WEB3.0(web2.0 怎么产生的)
web2.0产生的环境
1、互联网质的变化-互联网正在升级换代
截至2005年12月底,全球有9亿多互联网用户,中国有1.11亿多互联网用户。
量变会引发质变,互联网上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成员扩充到一定阶段必然引发质的变化。而今天和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和业界都感觉到互联网正在经历这样重大的变革,互联网正在升级换代,还不单是技术上的,这次更多是互联网社会体制的变化,我们今天笼统将其称之为web2.0(互联网2.0)的抽象概念,而实际上带来的东西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因为我们知道,社会体系的变化是深层次的变化,整个会引起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变化从而激发出新的量级的效率和财富。
2、互联网用户强劲的个性独立和社会化需求
互联网用户需求和行为一直是产业所关注的重心。
个性独立和社会化是今天互联网用户日益深化的需求,也是未来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两者并不矛盾,个性独立是社会化的前提。互联网-web2.0其本质是社会化的互联网,是要重构过去的少数人主导的集中控制式的体系而更多关注个体以及在个体基础上形成的社群并在充分激发释放出个体能量的基础上带动体系的增长。
A、个性独立起因
个性独立需求始终是存在的,这是独立的人的基本需求,会延伸到网络社会中,而个性独立今天爆发出来的原因在于:
-技术和理念的发展使得互联网用户自我呈现表达的门槛降低,典型的就是博客,很简单的围绕人让人表达自己的体系。
-得到重视和仿效: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表达出自己,很多人由于内心需求的驱动纷纷仿效并开始形成一种现象。
-互联网用户需求在深化,在很多基本需求被满足以后,有了社会交往和个性表达的深入需求。
B、社会化起因
人多了就会形成各种隐性的(看不见的)、显形的(看的见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上也是如此。今天和未来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趋于真实社会的社会,今天的社会学理论(例如六度空间以及社会资本、社会性网络)同样也在互联网社会中得到实践和验证并推动网络社会的和谐,而今天的互联网社会和商业体制也在社会化的浪潮中开始升级换代。
3、互联网创新应用和创新思考的积累
公众互联网的商业发展经历了若干年(中国十年,美国十五年),留给今天业者的思考就是:为什么有些互联网公司取得了非凡的成功,而有些互联网公司却消失了或苦苦挣扎?这些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其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还有一些新涌现的现象,例如博客(blog)在蓬勃的发展,一些新的创新应用的轻量型的公司在给用户带来非凡的体验。而这些似乎都有一些共同之处,有一个隐型的纽带在联结。
这都是业者思考的问题,而到2004年这些创新的思考的片段汇聚在了一起,逐渐在业者的讨论中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并不断被人认识、思考、完善和应用,这个系统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就是web2.0。
2004年,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国际公司之间的头脑风暴产生了web2.0的概念。
O'Reilly公司副总裁戴尔·多尔蒂(Dale Dougherty)注意到,同互联网“崩溃”的说法迥然不同,互联网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令人激动的新应用程序和网站正在以令人惊讶的规律性涌现出来。更重要的是,那些幸免于当初网络泡沫的公司,看起来有一些共同之处。那么会不会是互联网公司那场泡沫的破灭标志了互联网的一种转折?Web 2.0(互联网2.0)的概念由此诞生。
web2.0就是一个概念性的名子就是web的新的技术变革,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网页发展的新兴技术的概念,新的技术换掉旧的技术就需要一个兔子来称乎他,就像工业革命一样!但是web不一样在他的2.0的好坏还是有争议存在有人不同意web2.0
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特点
(1)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与web1.0网站单项信息发布的模式不同,web2.0网站的内容通常是用户发布的,使得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这也就意味着web2.0网站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参与的机会,例如博客网站和wiki就是典型的用户创造内容的指导思想,而tag技术(用户设置标签)将传统网站中的信息分类工作直接交给用户来完成
(2)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不仅用户在发布内容过程中实现与网络服务器之间交互,而且,也实现了同一网站不同用户之间的交互,以及不同网站之间信息的交互。
(3)符合web标准的网站设计。web标准是国际上正在推广的网站标准,通常所说的web标准一般是指网站建设采用基于XHTML语言的网站设计语言,实际上,web标准并不是某一标准,而是一系列标准的集合。web标准中典型的应用模式是“CSS+XHTML”,摒弃了HTML4.0中的表格定位方式,其优点之一是网站设计代码规范,并且减少了大量代码,减少网络带宽资源浪费,加快了网站访问速度。更重要的一点是,符合web标准的网站对于用户和搜索引擎更加友好。
(4)web2.0网站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web2.0技术可以成为web1.0网站的工具,一些在web2.0概念之前诞生的网站本身也具有web2.0特性,例如B2B电子商务网站的免费信息发布和网络社区类网站的内容也来源于用户。
(5)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web2.0有一些典型的技术,但技术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手段。web2.0技术本身不是web2.0网站的核心,重要的在于典型的web2.0技术体现了具有web2.0特征的应用模式。因此,与其说web2.0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不如说是互联网应用指导思想的革命。
(6)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
(7) web2.0体现交互,可读可写,体现出的方面是各种微博、相册,用户参与性更强。
后面部份来自百度文库
Web2.0是指相对于Web1.0的新的互联网应用时代,是一个利用Web的平台,由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互联网产品模式。以下是关于Web2.0的详细解释:
定义与背景:Web2.0是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网络革命所带来的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在互联网领域的典型体现。它代表了由专业人员织网到所有用户参与织网的创新民主化进程。
主要特点:
去中心化:Web2.0模式下的互联网应用不再完全依赖于中心化的服务器或平台,用户可以在各个节点上自由发布和获取信息。开放与共享:平台对用户开放,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信息,形成信息聚合和共享的生态。核心功能:
用户分享:用户可以在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情况下分享各种观点和信息,实现信息的自由流动。信息聚合:信息在网络上不断积累,形成丰富的资源库,用户可以随时访问和获取所需信息。社群形成:基于共同兴趣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形成细分市场或社群,促进信息的深度交流和互动。活跃用户:平台对用户开放,用户因兴趣而保持高忠诚度,积极参与其中,形成活跃的社区氛围。与Web1.0的区别:
Web1.0时代,互联网内容主要由网站雇员主导生成,用户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Web2.0时代,用户成为互联网内容的主要生成者,实现了从读向写的转变,共同建设发展互联网。综上所述,Web2.0代表了互联网应用的一个新时代,以用户为主导,强调开放、共享和去中心化,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和自由的互联网体验。